九月的桂花香裹着晨雾漫进校园,梅宝捏着车把的手指微微发颤。
那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在她手下发出吱呀哀鸣,链条与齿轮摩擦出刺耳声响,仿佛也在替她诉说不安。
车筐里躺着磨得起毛边的帆布书包,布料上歪歪扭扭的补丁像无数道细小的伤口,在晨露中泛着湿润的光。
教学楼前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梅宝望着车棚里整齐排列的崭新山地车,喉咙发紧。
她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旧车往角落推了推,生怕那掉了漆的车架蹭到旁人。
书包带子突然滑落,露出侧边磨穿的破洞,里面装着一些边角己卷成波浪状的“新的”练习本,那可是她翻了无数个垃圾桶才找到的。
走廊里飘来同学们轻快的谈笑声,梅宝低头数着帆布鞋上的补丁,一步一步蹭到高一(3)班门口。
透过虚掩的门缝,她看见阳光在崭新的课桌上流淌,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而自己书包上妈妈连夜缝制的补丁,此刻却像突兀的标记,灼烧着她的目光。
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在皮肤上留下月牙形的印记,她深吸一口气,终于推开了那扇沉重的门。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郁铭。
"清朗的男声撞碎了梅宝的局促。
她悄悄抬头,正撞见讲台上的年轻老师摘下黑框眼镜擦拭,阳光穿过他微卷的发梢,在蓝白相间的校服海洋里投下一道金边。
梅宝慌忙低头翻找课本,却听见前排女生压低声音:"听说老师是华师大地理系研究生,刚来就带重点班......"。
高中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梅宝不知不觉中对地理很感兴趣。
有一次,当郁铭用地球仪讲解热力环流时,梅宝的目光很快被吸引。
他的指尖沿着赤道轻轻划过,声音带着独特的韵律:"赤道地区的热空气上升,就像烧开水时水蒸气咕嘟咕嘟往上冒,这时候......" 后排男生突然嗤笑:"老师,烧水也算地理知识啊?
""当然算。
"郁铭转身在黑板上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粉笔灰簌簌落在他卷起的袖口,"你们看,水烧开是因为热量传递,大气运动的本质也是热量不均。
就像你们冬天凑近暖气片会觉得暖和,赤道就是地球的暖气片......"梅宝的笔尖顿在笔记本上。
她从未想过,课本上那些晦涩的文字,能被老师用如此鲜活的方式拆解。
当郁铭讲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时,突然发问:“梅宝同学,你觉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是湿润还是干燥的?”
梅宝盯着自己打满补丁的帆布鞋,默不作声,面红耳赤。
郁铭见她没有反应,便一步步地引导:“那你告诉我,这时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气流上升还是下沉?”
梅宝说:“下沉。”
“好,下沉气流是湿润的还是干燥的?”
梅宝又不作声了。
“同学们,想问题一定要从最本质的原理想起,梅宝同学,你说这时候近地面温度高还是低?”
“高。”
“气团水汽容易饱和吗?
” “不容易。”
梅宝迅速回答。
“既然水汽不易饱和,就是不容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
那你说湿润还是干燥?”
"干燥。”
梅宝恍然大悟。
书上只给了每个气压带干湿状况,并没有推理过程,郁老师这样循循善诱,梅宝一下豁然开朗。
她猛地抬头,正对上那双盛着笑意的眼睛。
“非常好!
梅宝同学的基础知识还是很扎实的,请坐!”
梅宝涨红着脸坐下,却发现课本空白处不知何时多了个小太阳简笔画,她慌乱地用橡皮擦拭,却怎么也擦不掉心里炸开的暖意。
深秋的雨来得猝不及防。
这一天,梅宝缩在教室角落,看着窗外的雨帘发愁——她家的房子又要漏雨了。
突然,讲台上的郁铭合上教案:"今天我们换个方式学地理。
"他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个西合院平面图,"假设你们是老北京的建筑师,西合院的茅房该建在哪个方位?
"哄笑声瞬间填满教室。
梅宝忍不住抿起嘴角,看郁铭用粉笔敲着图上的方位:"别笑,这里面藏着季风知识呢。
北京夏天吹东南风,冬天吹西北风......"他突然模仿起老北京腔调,"您要是把茅房建在东南角,好家伙,这夏天一开窗,可不就满院飘香喽!
"梅宝笑得捂住肚子,全然没注意到前排女生投来的异样目光。
她只觉得郁铭站在光影交错的讲台上,整个人都在发光。
那些枯燥的气压带、风带知识,经过他的讲述,仿佛都变成了会呼吸的生命。
最让梅宝着迷的是郁铭"侃大山"的时刻。
某次讲到气候类型,他突然说起《三国演义》:"你们以为诸葛亮借东风是玄学?
错!
那分明是气旋过境!
"他快速在黑板上画出气旋示意图,粉笔在指尖灵活翻转,"看原著里写的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尚不息。
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
’”后来雨停了,作者又写道:‘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
’”很明显,先风后雨又风,这是标准的气旋天气过程!
"梅宝托着下巴,看着老师额前的碎发随着讲解轻轻晃动。
夕阳斜斜照进教室,给郁铭的侧脸镀上金边。
她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下:"原来历史和地理能这样相遇",笔尖却在"相遇"二字上洇出小小的墨团。
现在的地理课成了梅宝最期待的时光。
每周两节的地理课,她都会在第一遍铃声响起前就坐在教室,只为多听郁铭讲解他收集的地理趣闻。
当老师讲到极光与太阳风的浪漫邂逅时,梅宝望着窗外的夕阳,忽然希望这场永不落幕的课堂,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飘着桂花香的秋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