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华/文 李 焱/图
它诞生于中华文明前夜,为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奏响优美的序曲,照亮了华夏文明前进的道路,推动着早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它打破了“上下五千年”的惯性认知,把我们的目光再往前推进了2000年,呈现一幅生态和谐、欣欣向荣的远古画卷,烙下了民族的原始印记。
它用熊熊烈火赋予泥土五彩霞衣,捏出色彩斑斓的彩陶,在历史的长河中摇曳生姿……
绵延数千年而不绝,代代相传而不衰。这束仰韶的文明之光,从远古一路闪烁到现在。
而黄河之滨、嵩山脚下的古城,作为仰韶文化中晚期代表性地域的郑州,更是写就了仰韶文化中最绚烂的篇章……
文明先声 源远流长
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种子如雨后春笋迅速破土,茁壮成长,仰韶文化便诞生于这一时期。作为仰韶文化中晚期代表性地域的郑州,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阶段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考古学文化,因其首先发现于渑池仰韶村而得名。河南区域内的仰韶文化遗存非常丰富,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及郑州大河村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据郑州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顾万发介绍,仰韶文化分为早期、中期、晚期,而中、晚期主要的代表性地域就在郑州,郑州先民在这个阶段做出了不同凡响的开创性贡献。
“此时正处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阶段,郑州地区的仰韶文化是当时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引领性甚至是核心性的文化,已呈现出一个社会的发展处于文明前夜的壮丽景观。”顾万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郑州地区的仰韶文化代表了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之后,郑州的这种文明模式逐渐辐射全国,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主基因、主脉并延续至今。
在两千年的漫漫时光中,先民在黄河之畔、嵩山脚下进行农业生产和采集、渔猎活动,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历史文化学者阎铁成对此如数家珍: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版筑古城郑州西山古城、中国最早天象记录的郑州大河村天文绘图、中国最早丝织品实物的郑州青台丝织品遗存等,都是带有郑州地区典型特点的仰韶文化遗存。
“大河村遗址、郑州西山遗址、后庄王遗址、荥阳青台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等,它们同根同源,相邻而居,汇聚到一起,犹如文明的星火,在史前时期的中原大地上燃起了文明的火种,照亮了华夏文明前进的足迹,推动着早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阎铁成认为,仰韶时期是中国文明前夜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人们发明了城池、丝绸、青铜冶炼等,仰韶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家畜渔猎发展,为以城为国的邦国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袁广阔表示,仰韶文化时期,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兼容并蓄、多元文化互动交融的特征极其突出。郑州—洛阳一带的大河村文化以双槐树、大河村、西山、汪沟、青台等遗址为代表,呈现出四方通衢、文化汇聚的特征,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不仅限于同期不同文化类型的汇聚与交互,也表现为不同时期多元文化的沉淀与融合,尤其是大河村文化蓄势中原,吸收并融合周边先进文化因素,走出了一条重民生、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迈入中原地区最早的古国门槛,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从早期裴李岗的文明萌芽,到仰韶时期的突飞猛进,再到夏商周的文明成熟,中土、中原、中州、中国,就这样拉开了历史的帷幕。
文化火种 代代相传
源远流长,仰韶之花盛放千年;一脉相承,文化火种代代相传。
上个周末,市民刘先生慕名来到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访古寻胜,看着这一件件历经岁月的古老文物,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那遥远而又亲切的故事,他想象着当年大河村民生产生活的场景,也感慨着仰韶文化的千年不灭、生生不息。
“这一件件绚丽多姿、工艺先进的彩陶,一栋栋奠定中国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基本形制的木骨整塑陶房……这些默默无语的遗迹、遗物,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史前文明高度发达的历史场景,先民们的智慧令人惊叹。”刘先生发现,我们现在用的许多东西,都能在这些文物中找到影子,比如,烙饼用的鏊、蒸食物用的箅子等,外形、功能都与先民们用的陶鏊、陶箅极为相似,这使他深深折服于仰韶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存,这土与火碰撞出的火花历经7000年而不熄,我们今天的服装、装饰、设计、园林、家具、舞美、民俗制品……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的审美,大部分都能从彩陶中找到原始审美印记。”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刘涛表示,历经7000年历史长河的淘洗,仰韶文化不仅得到流传,还在不断发扬光大。
若说起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典型样本,非大河村遗址莫属。这座中华文明起源和黄河文化的重要标志性遗址,坐落在郑州市中州大道与连霍高速交叉口东南,距黄河8公里处。
据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介绍,从1964年发现至今,大河村遗址已进行了30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发现各类房基60余座、窖穴500余座、墓葬400余座、壕沟5条,出土各类文物及标本2万余件。其中,包括我国同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仰韶文化著名的代表性文物——彩陶双连壶、白衣彩陶盆、白衣彩陶钵等。
“大河村遗址是一处完整记录中原仰韶文化发展演变全过程,见证黄河中下游史前生态景观及人地关系,具有较高文化技术成就的区域性中心聚落遗址。文化层堆积之厚、文化内涵之丰富、延续时间之长,是黄河流域数千处古遗址中的佼佼者。”胡继忠说,遗址规模庞大、发展序列完整,几乎包含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所有地方类型,遗址中各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层依次相叠,最厚处达12.5米,这层层叠起的文化层,完整记录了中原仰韶文化的产生、发展、繁荣,向中原龙山文化演进的全过程,厚厚的地层交相叠压,宛如一部厚厚的早期文明无字史书,为我们记录着华夏民族遥远而又清晰的发展轨迹。
大河村层叠的历史绵延3000余年而不绝,从仰韶时期到龙山时期,再到夏商时代,伴随着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大河村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缩影,见证着早期中原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融合性。
迎风扬花 续写辉煌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文化是这个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郑州拥有众多丰富珍贵的文化遗址。当前,郑州正聚焦“天地之中 黄帝故里 功夫郑州”定位,紧紧围绕建设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充分展示华夏文明、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特征,努力打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积极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
乘着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东风,以自然资源为骨、黄河文化为魂,黄河流域的颗颗珍珠正在穿珠成链,从“单打独斗”向“美美与共”转变。作为黄河文化之链中的一颗明珠,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进入园区,只见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内外装修。园区内,水系蜿蜒,新绿初绽,一派怡人风光。
“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郑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重要举措,建成后将集中展示具有7000年历史的仰韶文化。”胡继忠介绍说,根据规划,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占地面积约2400亩,将以博物馆陈列、遗址本体保护和考古发掘现场展示、生态湿地景观、原始农作物种植等为载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着力讲好黄河故事之郑州仰韶篇,打造集遗址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修复、观光旅游等于一体,国内一流、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目前公园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曾经,大河村先民通过勤劳、智慧的双手,在衣、食、住以及农业、手工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仅创建了自己的五彩家园,也给后世留下一段灿烂的文明史。
而今,受黄河文化、仰韶文化滋养的郑州人,受先民激励鼓舞、奋勇争先的郑州人,必将接过这文明的火种,续写新的辉煌篇章,将仰韶之光播洒到更远的地方、更远的未来……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88478】
- 《儿子死后,我又怀上了渣男的孩子》顾言小航小说完结_小说推荐完本《儿子死后,我又怀上了渣男的孩子》顾言小航
- 《儿子死后,我又怀上了渣男的孩子》顾言小航完结的小说_热门小说排行榜《儿子死后,我又怀上了渣男的孩子》(顾言小航)
- 《儿子死后,我又怀上了渣男的孩子》顾言小航完结版小说推荐_网络热门小说《儿子死后,我又怀上了渣男的孩子》(顾言小航)
- 贵妃用双头怪胎换走了我的皇子(亦竹青柳)免费小说推荐_最新章节列表贵妃用双头怪胎换走了我的皇子亦竹青柳
- 《贵妃用双头怪胎换走了我的皇子》(亦竹青柳)最新完结小说_免费小说免费阅读《贵妃用双头怪胎换走了我的皇子》(亦竹青柳)
- 《贵妃用双头怪胎换走了我的皇子》亦竹青柳热门完本小说_免费小说免费阅读《贵妃用双头怪胎换走了我的皇子》亦竹青柳
- 《我被逼成精神病后,他失心疯了》沈逸林晓晓最新热门小说_热门的网络小说《我被逼成精神病后,他失心疯了》(沈逸林晓晓)
- 我被逼成精神病后,他失心疯了沈逸林晓晓免费小说大全_最新好看小说推荐我被逼成精神病后,他失心疯了沈逸林晓晓
- 我被逼成精神病后,他失心疯了沈逸林晓晓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全文阅读免费全集我被逼成精神病后,他失心疯了沈逸林晓晓
- 《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心头刺》赵玉玲赵雪滢全文免费阅读_小说免费阅读《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心头刺》赵玉玲赵雪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