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背后的故事
商朝,让我们感觉久远而又神秘,相信不少人对这个古老的王朝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要揭开其面纱来一探究竟。那么,殷商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怎样运行的?其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如何?强大的殷商王朝又是为何灭亡的呢?
殷商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如何运行的
提起我们现在的政治制度,或许你能够列出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名称,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可是你知道殷商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什么吗?也许可以从2011年上海历史卷第6题来窥探一二。该题考查到,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盟主。这就涉及殷商时期内外服以及方国联盟的政治制度。
殷商时期国家机构已是相当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国家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指的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大体位于以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在殷商王朝的晚期,安阳属于王畿的中心区域。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当时商朝的政治和文化影响范围广阔,向东到大海,向西到了陇山区域,南跨江汉流域,北至燕山附近。
方国部落一般是指夏商之际的诸侯部落与国家。在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多以“某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所以称之为“方国”。殷商时期比较知名的方国如土方、鬼方、羌方、人方、周方等。在安阳宫殿宗庙遗址南边花园庄抢救性考古发掘了亚长墓,属于高等级墓葬,出土大批文物。但亚长并非殷商王朝的贵族,而是被商王器重的“长”方国的部落首领。
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商王难以对地方部族形成直接有效的管控。方国与商王属于从属或半从属的结盟关系,毋庸置疑的是商王位于权力的最顶点,我们把这种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称为“方国联盟”。虽然中央权力有限,这些方国时服时叛,但以安阳地区为核心的中原作为一个政治中心已经形成了。
殷商时期的王位是如何继承的
历史上关于王位争夺的故事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近年,影视剧对这一话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朋友对王位继承制度特别感兴趣。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历史文献记载夏朝第一个国君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中国历史开启了王位世袭制,有了“家天下”的局面。夏朝之后的殷商王朝,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有这样一道考题:“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什么问题?”答案是王位继承方式变化,即殷商时期的王位继承有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发展到西周时期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殷商王朝时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制度的混用,造成王位继承处于混乱状态。因为继位之弟往往不愿意再把王位交还给兄之子,而想要传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的“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争夺局面。
这一动乱历经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今安阳)后才最终结束。据《竹书纪年》记载,直到商纣王亡国,整整273年商朝再未迁都。但王位继承问题在殷商时期始终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商朝之后的西周王朝,吸取殷商的教训,在王位继承方面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春秋公羊传》所载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一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袭。
殷商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提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暴君,你会想到哪些君王呢?恐怕不少朋友会脱口而出:“商纣王!”甚至还会说出“助纣为虐暴殄天物酒池肉林”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
众所周知,殷商王朝在最后一个帝王——纣的时期走到了尽头。那么,周武王究竟是哪一年灭商的呢?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利簋是迄今记录此事最早的青铜器,利簋也被称为武王征商簋,铭文大致意思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商都。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做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这一记载从时人器物角度进一步证实了牧野之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商周王朝断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商周分界(武王伐纣)认定为公元前1046年。
为什么实力雄厚的“大邑商”会被“小邦周”很快灭掉呢?
《周易·革卦·彖传》中记载:“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是“革命”一词的由来。“顺乎天而应乎人”一句特别值得寻味。此时殷商王朝已是“诸侯皆叛”,三分天下周有其二,而商纣王正在征伐东夷。周武王乘虚蹈隙,率众伐纣,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纣王临时凑集的奴隶阵前倒戈,引导周军进攻商都,纣王鹿台自焚而死,殷商王朝寿终正寝,就此灭亡。
是非功过留待后人书。商纣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2018年新课标Ⅲ卷历史第42题有所涉及。这是一道开放型历史题,考查到对商纣王的历史评价。题目提及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如下表所示。
[上上
(圣人)上中
(仁人)上下
(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愚人)尧、舜
周文王
孔子孟子
屈原
荀子子贡
范蠡
廉颇老子
商鞅
韩非齐桓公
吕不韦
荆轲秦始皇
李斯
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
东汉班固显然站在儒家正统思想角度审视古人,夏桀、商纣王,甚至秦始皇都成为暴政、暴君的代名词,故评价很低。如果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史学观评价,秦始皇对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塑造是有功的,甚至有人评其为“千古一帝”。商纣也应一分为二来看待,司马迁承认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统治前期拓展疆域,传播文明,也是曾有作为的帝王。但其最终在历史上落了个身败名裂的结局,商朝子民远去父母之国成亡国之臣,殷商故地沦为千年废墟,令人唏嘘不已!
殷商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在古代中国,农业长期被看作立国之“本”。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殷商时期的农耕生产是井田制,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形式,也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因为土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道路疆界划分,形状如同“井”字而得名。2007年广东历史卷第1题就涉及这一内容。
殷商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当数高度发达的手工业了,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玉器、骨器、陶器等手工业生产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蚌器、漆木器、纺织品、车马器等。经过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安阳殷墟陆续发现了多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其中孝民屯铸铜遗址和北辛庄制骨遗址是两处规模较大的手工业作坊遗址。
很多人会有疑问,商朝与商业有关吗?答案是肯定的。据传,商族首领王亥赶着牛车游历,并运载物品到各部落进行交易。后来把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把经商这种职业称为“商业”,卖东西的店铺被称为“商店”。
从商代甲骨文、青铜铭文和考古材料分析,商代的贝已具有支付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功能,所以贝是商代的货币。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了数量极为丰富的作为货币的贝。
我们细想会发现贝字旁的字一般都和钱币财富有关,如“财”指金钱和物资,“赚”指买卖得盈利,“贪”指不择手段地求取财物,“赏”指奖给金钱或物资……
殷商时期重视什么文化
殷商是神权色彩非常浓厚的王朝。《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代王室贵族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2023年北京历史卷第13题考查到,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
近两年,李硕的《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屡登各类图书排行榜前列,他便是从殷墟后冈遗址的祭祀坑作为切入点的。殷商时期的祭祀活动如同占卜庄重而频繁,人祭和人殉的习俗进入鼎盛时期。在人祭中,大多数牺牲者是由战俘转化而来的奴隶;而在人殉中,牺牲者通常是死者的妻妾或亲近的奴仆武士。仅1976年发掘清理的191座祭祀坑就发现祭祀人牲1178人。出土司母戊鼎的M260在墓道填土内有集中在一起的22个人头骨,墓室填土中有6个个体人骨,椁室填土内有5个个体人骨。
大大小小的祭祀坑,累累白骨,斑斑刀痕,令人唏嘘!莎士比亚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在这里,将刚出生的婴孩残杀,装入瓮棺,为宫殿建筑奠基。殷墟博物馆中有10多岁少女的头颅作为献祭对象的描述,血腥又野蛮。不得不感慨:是制度的无奈,还是人性的扭曲?我们应该感到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文明的时代。若是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王朝,平等、自由将是多么的奢侈!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殷商王朝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在商朝建立前,安阳地区已有商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诸多先商文化。商朝前期动荡不安,频繁迁徙,盘庚迁都安阳,稳定了商朝中央的统治,使得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盘庚侄子武丁执政时期,唯才是举,在傅说等人的辅佐下,对内大治,对外征战,扩疆数千里。最终商纣暴政亡国。安阳作为殷商后期都城,是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知所从来,方明去处。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才能知道“我从哪里来”,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坚定“我是谁”,筑牢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才能回答“我往哪里去”。
洹水安阳名不虚,3000年前是帝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认为“就考古学而言,目前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廓清殷商历史文化内涵,为探索中华早期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商都五迁
亚长墓专题展出《长从何来》
利簋和铭文
贝币
青铜礼器
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文物活起来
“这件玉凤线条流畅,风韵迷人,侧身回首,转顾生姿。它属于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殷墟妇好墓出土多件玉龙,而玉凤仅此一件。也许妇好是当时最著名的女人,在安阳殷墟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
这是中央电视台《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对妇好玉凤的介绍。这档节目通过“微纪录”的表达方式,一改以往将国宝束之高阁的威严感,让沉静的国宝“开口”讲述文物背后的深邃历史和精彩故事,深受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好评。
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牙器等文物。这些文物在高考题中频频出现,高考题是如何考查的呢?让我们跟随高考试卷一起来学习。
妇好玉凤
高考聚焦
(2012年重庆卷历史第12题)
右图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
A.铁器 B.玉器
C.瓷器 D.漆器
考题解读妇好墓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历史命题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考查历史常识,难度不大。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一位女将军,是商代女性杰出人物。殷墟妇好墓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以“妇好玉凤”为代表的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技艺精湛。其中755件玉器,色泽晶莹,工艺精美,反映了殷商时期高超的手工技艺。铁器、瓷器和漆器成熟的制作技术都晚于商代。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殷墟遗址,一个个考古故事,一件件出土文物,足以让每个观者沉浸在3300年前的历史之中。
在历年高考题中,与商代文物相关的考题有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该题涉及在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40周年特展上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2017年北京语文卷论述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40周年特展让文物“活”起来;2011年上海历史卷提到国际博物馆日商代兽面乳钉纹鼎。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88476】
- 《儿子死后,我又怀上了渣男的孩子》顾言小航小说完结_小说推荐完本《儿子死后,我又怀上了渣男的孩子》顾言小航
- 《儿子死后,我又怀上了渣男的孩子》顾言小航完结的小说_热门小说排行榜《儿子死后,我又怀上了渣男的孩子》(顾言小航)
- 《儿子死后,我又怀上了渣男的孩子》顾言小航完结版小说推荐_网络热门小说《儿子死后,我又怀上了渣男的孩子》(顾言小航)
- 贵妃用双头怪胎换走了我的皇子(亦竹青柳)免费小说推荐_最新章节列表贵妃用双头怪胎换走了我的皇子亦竹青柳
- 《贵妃用双头怪胎换走了我的皇子》(亦竹青柳)最新完结小说_免费小说免费阅读《贵妃用双头怪胎换走了我的皇子》(亦竹青柳)
- 《贵妃用双头怪胎换走了我的皇子》亦竹青柳热门完本小说_免费小说免费阅读《贵妃用双头怪胎换走了我的皇子》亦竹青柳
- 《我被逼成精神病后,他失心疯了》沈逸林晓晓最新热门小说_热门的网络小说《我被逼成精神病后,他失心疯了》(沈逸林晓晓)
- 我被逼成精神病后,他失心疯了沈逸林晓晓免费小说大全_最新好看小说推荐我被逼成精神病后,他失心疯了沈逸林晓晓
- 我被逼成精神病后,他失心疯了沈逸林晓晓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全文阅读免费全集我被逼成精神病后,他失心疯了沈逸林晓晓
- 《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心头刺》赵玉玲赵雪滢全文免费阅读_小说免费阅读《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心头刺》赵玉玲赵雪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