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梨小说

首页 > 小说资讯 > 小卒过河姜嫽秦菲菲推荐完结小说_免费小说小卒过河(姜嫽秦菲菲)

小卒过河姜嫽秦菲菲推荐完结小说_免费小说小卒过河(姜嫽秦菲菲)

发表时间:2025-04-30 04:40:48

小卒过河

凌子/ 著 |短篇小说|连载中|ygxcx

这里为您提供正在热推的由“凌子”大大原创的以姜嫽秦菲菲为主角的小说资讯小说,小卒过河全文阅读。
小说介绍
小说叫做《小卒过河》,是作者“凌子”写的小说,主角是姜嫽秦菲菲。本书精彩片段:姜嫽从小是个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比较强的人,热心肠、直性子、工作积极努力林枫、蒋旭他们的办公室斗争,善用权谋,姜嫽不懂权谋遇到问题,潜意识会让她侧重于,公司整体利益、长远发展这样的底层逻辑,让她刚当上三审,就得罪了三位大咖九月,另一项政府委托业务,汇算清缴后续管理鉴证开始了姜嫽也开始协助葛老师,审核报告看报告时,就跟葛老师在一起,她们有间单独的办公室,办公室挨着总经理室和副总们的办公室...
小说试读

周二上午,姜嫽按照约定地点,跟陶然一起来到《春华日报》报社,这家报社是秋实的老客户了。每年给他们做企业所得税年度审计,去年是金勇自己做的,陶然配合着复印一下资料。金勇觉得这家简单,今年全部交给陶然和姜嫽,自己就不参与了。姜嫽观察了一下,不愧是报社,文化气息浓郁,古色古香的,环境幽静,小楼周围的绿化也很好。
这家报社的业务核算内容简单,主要是报纸的销售、广告、培训等收入及相应支出,还有些人员工资、稿费、印刷费等。报社的财务,人特别好,这么些年来,每次过来,财务都把需要调整的项目,列成清单发给我们。去年金勇来的时候,也是老规矩。金勇也图省事,回公司看看明细账,就按照财务列的清单,进行调整,然后写报告。
金老师让陶然带姜嫽过来,因为姜嫽是新来的,没啥业务,得分她点活。陶然手上工作比较多,陪着出个外勤就行。这次由姜嫽做这家的底稿,写这家的报告,业务提成陶然和姜嫽各一半。一上午,导账套、复印凭证、合同等资料。跟财务聊聊天,说说各自的工作等。
“姜老师,我把调整项目清单发你了。”财务按照往年的习惯,把一套资料发到姜嫽、陶然邮箱。
“他们家,我们做了好多年了,每年就这么几个调整项目,你看看账,然后按照财务给的清单调整就行。这家做起来,快。”陶然小声跟姜嫽说。
“哦,行。”姜嫽边复印资料边回答。
财务每年自己也要做一份明细,这样才能知道汇算时,需要补多少税,这些是日常工作,都得心里有数。下午四点多钟,该拿的资料都拿好了,陶然、姜嫽就回去了。
第二天,姜嫽开始做底稿,一个科目、一个科目的过筛子。但是看到稿酬这项明细时,发现稿酬进成本并需要调整的金额大于财务给的金额,问题出在哪呢?姜嫽把稿酬梳理了一遍,发现记入成本的稿酬是五十多万,这些稿酬是没有发票的,全部纳税调增。而财务给的稿酬数字是应付账款的贷方金额,四十多万,中间相差四万多元。进一步查看,才发现这四万多,是个税。
姜嫽心想,原来问题就出在这里啊。无发票的稿酬纳税调增,代扣的个税也要纳税调增,财务在应付账款贷方取数,这个数据缺少个税金额,而财务记账的生产成本里是包括个税的。如果前些年,一直是这样的思路,那么前些年就一直没调整个税这个项目。姜嫽做了一张明细表,列出与财务提供数据的差异,发给了陶然。
“不可能啊,我记得以前跟许萍核对过,去年金老师也是这样做的。”陶然是真的觉得,不存在这个问题。
“你看他们的转账凭证,比如这一笔,进成本的稿酬三万多,但是对应的应付账款二万多,中间相差的几千元,刚好是这一笔,记到应交税费里的个税。”
“还真是哎,我看看前几年的。”陶然还是有点懵,金勇来之前,一直是她和许萍做的。去年金勇对接客户,把这家给金勇做了。陶然把去年的底稿、报告翻出来,核对了一下,发现去年就存在这个情况,金老师也没调整,也是抄财务给的数据。而前年,自己和许萍也没调整。
“我们都没调,我怎么感觉,我以前做的挺细的呢。”陶然笑了笑,姜聊也笑起来。
“那我跟财务说一下,把这一项调整一下。”
“好。”陶然平时的性格,有点大大咧咧的,她总是搜罗好吃的、好玩的,姜嫽吃的小饼干,是她推荐的;用的文创陶瓷杯,也是她推荐的,两个人一直很聊的来。
报社财务收到,还要再调整一项个税后,很痛快的说没问题。但财务有些担心,就给金勇打电话“金老师,以前年度我给你们的稿酬调整数据,直接从应付账款贷方取数,一直没把个税加进来。刚才小姜打电话说,个税计入成本的部分,要调增。但是,以前一直没调,有什么问题吗?”
“哦,稿酬个税计入成本啦,是要调增。以前没调,没问题。”
“真的没事吗?”
“没事、没事,以前都申报完成了,也没啥疑点,没事的。”这在金勇眼里,算不上什么大事,这点金额没啥大碍。
“那好吧”财务挂了电话。
经过这件事情,姜嫽感觉这家公司里,有些人做事是粗犷型的。底稿也不细致,否则这个问题不会被忽略,是可以被反映出来的。
还有一些企业财务,跟这家报社一样,习惯用贷方科目的金额。这样的习惯,渊源是什么呢,因为不只一次发现这个情况。填表说明里写的很清楚,需要用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原理也不是不清楚,是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纳税调增、调减,那必然是要首先核对损益类科目的金额,怎么会养成用负债类科目的习惯呢?这里虽然涉及实际支付的概念,但这套理论的基础,主体是利润基础上的调整。一但出错,就会像这家一样,绕了一个圈子,反倒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通过这个案例,姜嫽发现基础的重要性。有些时候,从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入手解释问题,反而一语中的。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83999

Copyright © 2025 冀ICP备14013349号-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梨小说 侵权投诉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