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达拉书院!手机版

达拉书院 > > 河,那第九道拐弯处(宋明远王大山)免费阅读_完结热门小说河,那第九道拐弯处(宋明远王大山)

河,那第九道拐弯处(宋明远王大山)免费阅读_完结热门小说河,那第九道拐弯处(宋明远王大山)

成字 著

都市小说完结

小说《河,那第九道拐弯处》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是“成字”大大的倾心之作,小说以主人公宋明远王大山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精选内容: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主角:宋明远,王大山   更新:2025-07-10 12:10:5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天刚蒙蒙亮,宋明远就踩着露水往村东头走。

涧河的水汽在田埂上凝成白雾,沾湿了他的西装裤脚,走起路来“沙沙”作响。

路过李家院落时,听见院里传来“咚咚”的剁猪草声,节奏又急又快,像是在跟谁赌气。

李大娘佝着腰站在屋檐下,花白的头发被晨露浸得贴在后颈,几缕碎发粘在汗津津的额头上。

她手里的菜刀起落得飞快,猪草在石槽里被剁得稀烂,绿色的汁液溅在她的蓝布围裙上,像泼了片没干的颜料。

看见宋明远,她手里的刀猛地顿住,刀柄在石槽边缘磕出个豁口。

“明远娃,你咋又回来了?”

她首起腰,用围裙擦了擦汗,腰间的钥匙串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那串钥匙很旧,铜质的钥匙柄被磨得发亮,其中一把还系着个红绳结——宋明远认得,那是当年李大娘的儿子拴在书包上的,后来她儿子去城里打工,钥匙就留给了她。

宋明远站在院门口,望着院里那棵歪脖子枣树。

去年他回来时,这树还结满了枣子,李大娘踮着脚摘了一篮,非要塞给他带进城。

“回来看看您。”

他的声音有些干涩,目光落在屋檐下挂着的玉米串上,那些玉米颗粒干瘪,显然是去年收成不好。

李大娘的眼睛倏地亮了,像被点燃的油灯。

她往前凑了两步,手在围裙上蹭来蹭去,指甲缝里的泥垢混着猪草汁,在布面上划出几道黑印。

可当她的目光扫过宋明远西装袖口那片深褐色的泥点时,那点亮光又灭了,只剩下浑浊的黯然,像被风吹熄的烛火。

“是不是城里的姑娘嫌咱村苦,把你给退了?”

她转身往灶房走,声音闷闷的,“我就说嘛,城里的娇闺女哪受得了这罪?

咱村路不好走,买包盐都得去镇上,连个洗澡的太阳能都装不起……”宋明远没接话,蹲下身帮她捡掉在地上的猪草。

西装的料子太挺括,蹲下去时紧绷着,勒得他肋骨生疼。

他想起三天前接到王支书的电话,说李大娘的孙子在镇上读小学,每天要走两小时山路,前几天淋雨发烧,差点烧出肺炎,可她没钱送孙子去县医院,只能在家硬扛。

“大娘,我带了些退烧药和消炎药。”

他从行李箱侧袋里掏出药盒,递过去时,指尖碰到她粗糙的手背。

那双手上布满裂口,虎口处的茧子硬得像块石头,指关节肿得变形——他知道,这是常年累月剁猪草、挑水、种地磨出来的。

李大娘没接药盒,反而往石槽里又扔了把猪草:“退了就退了,没啥大不了的。

咱村的二丫不就挺好?

人家在镇上开了家小超市,能挣钱,还孝顺……”她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个字几乎被剁猪草的声音淹没。

宋明远的目光落在灶台上。

一只豁了口的粗瓷碗里盛着咸菜,黑乎乎的,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旁边放着半块干硬的玉米饼,边缘都发了霉。

这大概就是她的早饭。

他鼻子一酸,想起小时候,李大娘总把家里唯一的鸡蛋煎成荷包蛋,偷偷塞给他,自己却啃着难以下咽的红薯干。

“大娘,我不是被退了。”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沙哑,“我回来,是想把村里的路修一修,再在河边建个水塔,让大家都能用上干净水。”

李大娘剁猪草的手停住了。

她慢慢转过身,晨光从她身后照进来,在她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

“修路?

建水塔?”

她嗤笑一声,嘴角的皱纹挤在一起,“你个城里坐办公室的,懂啥?

别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回来瞎折腾。”

她转身往猪圈走,步子有些瘸——宋明远知道,那是前年冬天她去河边挑水,冰滑摔了一跤,落下的病根。

“您的腿……”他想扶住她,却被她甩开了手。

“没事,老毛病。”

她打开猪圈门,一股浓烈的臭味扑面而来,“前几天下雨,猪圈塌了个角,我自己糊了糊,还能凑合用。”

宋明远往猪圈里看了一眼,墙根处果然有个新糊的豁口,用的是黄泥和碎草,显然不顶用。

“我让工程队的人来修修吧,顺便把您家的院子也平整一下。”

李大娘没理他,弯腰给猪添食。

猪食槽里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糠水,几头瘦猪哼哼唧唧地挤着,抢食时把槽沿撞得“砰砰”响。

“折腾啥?”

她首起身,手背抹了把嘴角,“这村子都快空了,年轻人走的走、散的散,就剩我们几个老骨头,修那么好的路给谁走?”

宋明远没说话,蹲下去帮她把散落在地上的猪草拢到一起。

他知道,李大娘嘴上说不稀罕,心里却盼着村子能好起来。

去年他回来时,她拉着他的手说:“明远娃,你看村头那所小学,屋顶都漏了,孩子们上课得撑着伞,你要是有本事,就帮衬着修修呗?”

那天下午,宋明远没去村委会,而是扛着锄头去了村头的小学。

校舍的屋顶果然有个大洞,阳光从洞里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亮晃晃的光斑。

墙角堆着几捆破旧的课本,纸页都被雨水泡得发涨。

周小雨也来了,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是她给孩子们买的新铅笔。

“这屋顶得换瓦,梁也得加固。”

宋明远踩着课桌椅爬上屋顶,瓦片在他脚下“嘎吱”作响,像是随时会碎掉。

他的西装外套脱下来放在地上,白衬衫被汗湿透,贴在背上,勾勒出脊椎的形状。

周小雨站在底下,仰着头递瓦片,阳光照在她脸上,绒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小心点,那根梁朽了。”

她的声音带着担忧,手里的瓦片递得稳稳的。

宋明远接过瓦片时,指尖碰到她的,两人又像早上那样僵了一下。

他看见她的指甲缝里嵌着泥,却洗得很干净,指腹上还沾着铅笔灰——想必是刚给孩子们批改完作业。

“你还在给孩子们上课?”

他一边铺瓦片,一边问。

“嗯,村小没老师愿意来,我就暂代着。”

她蹲下去捡地上的碎瓦,“每天教两小时,不收钱。”

宋明远的动作顿了顿。

他知道,周小雨高考时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却因为家里没钱,最终没能去成。

这些年她就在镇上的超市打零工,晚上回来给孩子们上课,谁也不知道她心里藏着个教师梦。

太阳落山时,屋顶的洞总算补好了。

宋明远从屋顶跳下来,脚腕崴了一下,疼得他龇牙咧嘴。

周小雨赶紧从布包里掏出红花油,往他脚踝上抹,指尖的力道不轻不重,带着恰到好处的暖意。

“谢谢。”

他低声说。

“谢啥,你也是为了村里的孩子。”

她低下头,头发垂下来,遮住了半张脸,“对了,晚上村委会开村民大会,马镇长也来,你……我去。”

宋明远打断她,目光望向涧河的方向。

夕阳正落在第九道弯的水面上,把河水染成一片金红,像铺了条通往远方的路。

他知道,有些事躲不掉,就像涧河的水,终究要流过第九道弯。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冀ICP备14013349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