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降临添喜气 旧矛盾再起扰安宁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王丽芬在县医院顺利产下一个男婴,周家上下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周杏杰抱着粉雕玉琢的儿子,眼眶泛红,轻声道:"爹,您有孙子了,我给他取名叫志学,愿他能继承周家的医术,做个有学问的好医生。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这天,周杏杰正在诊室给患者把脉,突然听到门外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原来是药材种植园的几位村民和隔壁村的药贩起了冲突。
药贩扯着嗓子喊道:"你们坏了规矩!
凭什么把药材低价卖给周大夫,不卖给我们?
"一位村民涨红着脸反驳:"周大夫带着我们种药材,教我们技术,药材当然优先供给他!
"药贩冷笑一声:"说白了就是护着自家人!
这不是垄断是什么?
"周杏杰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走出门。
他先安抚住情绪激动的村民,又转向药贩诚恳地说:"各位,我们种植药材是为了让乡亲们能吃上便宜药、放心药,并非想垄断市场。
如果你们需要,我们可以按成本价卖给你们。
"药贩们却不依不饶:"成本价?
谁知道你们成本多少!
你们这样搞,让我们这些靠倒卖药材为生的人怎么活?
"人群越聚越多,场面渐渐失控。
关键时刻,王丽芬抱着孩子赶来。
她将孩子轻轻放在周杏杰怀里,走到人群中间,提高声音说道:"大家先冷静!
我们种药材的初衷,是不想让乡亲们被高价药压得喘不过气。
如果各位愿意,我们可以共享种植技术,大家一起种药材,一起赚钱。
"此言一出,药贩们面面相觑。
其中一位年长的药贩开口道:"当真?
你们愿意教我们种药材?
"周杏杰点点头:"当然!
我父亲常说,医无贫富之分,药无贵贱之别。
只要大家都能种出好药材,乡亲们就都能受益。
"就在矛盾即将化解时,人群外突然传来一声冷笑:"说得好听!
周大夫,你敢说自己没私心?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邻镇的诊所老板赵德海。
此人向来与周家不和,之前还散布过周杏杰义诊的谣言。
赵德海阴阳怪气地说:"周大夫又是义诊,又是低价卖药,还免费教技术,难不成是活菩萨转世?
我看呐,不过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名声!
"村民们顿时炸开了锅,纷纷指责赵德海血口喷人。
周杏杰却神色平静,他将孩子交给王丽芬,朗声道:"赵老板,行医二十载,我父亲在这青石镇留下的医案有上千册,每一页都记着患者的病情、用药和费用。
这些医案,随时欢迎大家来查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我周家行医,靠的不是巧舌如簧,而是一颗真心。
若有人不信,大可去问问那些被我们治好的病人。
"现场陷入一片寂静。
许久,那位年长的药贩走上前,抱拳道:"周大夫,是我们误会了。
若您真愿意教我们种药材,我们感激不尽。
"赵德海见势不妙,冷哼一声,灰溜溜地离开了。
风波平息后,周杏杰和王丽芬开始筹备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
看着丈夫忙碌的身影,王丽芬抱着熟睡的志学,轻声说:"你啊,总是这样,宁愿自己多受累,也要化解矛盾。
"周杏杰笑着刮了刮儿子的小脸:"父亲留下的医馆,不仅要治病,更要治人心。
"夜幕降临,诊室的灯依然亮着。
周杏杰伏案整理父亲的医案,王丽芬在一旁轻轻摇晃着摇篮。
窗外,月光洒在青石镇上,宁静而祥和。
新生命的啼哭与旧矛盾的化解交织在一起,谱写着周家新的篇章,也让中医世家的传承之路,走得愈发坚定。
最新评论